社会化媒体行业,已经处在大变革的前夕……
在刚刚过去的一年,社会化媒体广告行业裂变式发展:
直播作为风口席卷社交媒体,大量流量汇聚;
KOL进入定制化服务阶段,但虚假刷量等乱象在业界引起巨大风波;
曾经咪蒙以一篇文章吸粉百万领衔一众自媒体开启流量变现之路;
微信小程序又打开“弱”链接流量市场,重塑“场景”营销。
中国的社交媒体环境是独特的,多样的,并且永远处在变化当中。但看似混乱的社会化媒体行业发展局势,实则有迹可循。
本文通过CTR、凯度等报告,对社会化媒体的细分类别特征,以及品牌如何借力社会化媒体营销,进行一些概览分析。
看点提示:
1、2018年微博、微信的整改措施
2、微博、QQ等社交媒体的用户分析
3、社交媒体定义改变: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具有社会功能的媒体
4、今日头条用户画像
5、各类社交媒体的用户满意度和活跃度
6、用户对社交媒体的功能评价
7、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趋势
8、目前主流的社会化营销模式及发展趋势
微博热搜下架一周
新增“新时代”板块
有人说,微博是属于明星的。这句话其实不严谨,严格地说,是属于那些背后的组织的。甚至就算不是明星,他们也可以靠微博把你打造成明星。
微博已经有一个完善的粉丝生态,尤其是每个明星粉丝团账号,都是一家自媒体,自己有新闻源,粉丝团就是渠道,在粉头(也就是粉丝组织小头目)的指挥下,他们通过操作超级话题、微博互动、帮明星去打榜,让更多人频繁看见这些明星的内容。
这些现象背后的意义在于:目前,已经有组织,可以通过组织化运作,操控微博的舆论了。但现在,这个生态正在发生变化。
2018年年初,网信办一纸通文下线了微博热搜榜,并对微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,与此同时下线的还有热门话题榜、微博问答功能等板块,时间从2018年1月27日21时至2月3日21时,为期一周。
一周之后重新上线,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“新时代“板块。
大面积封号,小程序杀入
微信营销进入下半场
2017年腾讯第二季度财报显示,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越账户数达9.63亿,比去年同期增长19.5%。6年多时间,微信成长为SNS中的超级软件。
距微信成立的5年时间,微信公众号的总数突破2000万,算是培育和见证了自媒体的成长与繁荣。
但现在,它也受到了一片唱衰的声音:阅读量普遍下跌至2%-5%,粉丝新增困难,流量获取成本过高,微信官方封号的动作也愈发频繁。
但好在有新的血液注入,给营销增加了新的想象空间。新增加的『群小程序』、『公众号绑定』、『搜索入口直达』、『图文插入』、『图文广告』、『公众号菜单』等,让小程序的入口变得无限大,不少自媒体都接入了小程序。用完即走的小程序,能否持续发力赢得自己的一片天,还需关注。
微信:渗透率和活跃度不变,
年轻用户受欢迎度微降
与2016年相比,2017年微信的全年龄段的渗透率和每日活跃用户率,均有提升;但18-25岁年龄段,渗透率有微降,每日活跃用户率有微升。
微博:普及率提高,
年轻用户活跃度提升
与2016年相比,2017年微博的渗透率和每日活跃用户率,在全年龄段以及18-25岁人群段均有提升。
QQ:渗透率不变,
年轻用户使用率增加
与2016年相比,2017年QQ全年龄段渗透率微降,但18-25岁年轻用户渗透率微升。每日活跃用户率方面,全年龄段以及18-25岁人群均有提升。
社交媒体对老年人群渗透率增大
社交媒体用户的平均年龄在增大,从2015到2017连续三年都在上升,2017年已经达到33.1岁。
60岁以上人群的社交媒体使用率提升最大,2017年有13.4%的人在使用,增幅达38.2%。
社交媒体定义改变: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具有社会功能的媒体
1、微信
2、微博
3、约会社交网络(如:陌陌,世纪佳缘)
4、通讯工具(如:QQ、LINE、米聊,不包括微信)
5、BBS(如:百度贴吧,天涯,QQ空间,豆瓣,人人网,Facebook)
6、有评论的生活服务应用程序(如:美团,去哪儿,大众点评)
7、具有社交功能新闻媒体(如:头条新闻,腾讯新闻)
8、具有社会功能的电子商务(如:淘宝、京东、小红书)
9、具有社会功能的在线视频媒体或直播平台(如:优酷,B站、斗鱼、一直播)
今日头条用户画像
性别:男性69%,女性31%;
年龄:25-34岁人群占比最多,达41%;
城市: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最多,达40%。
各类社交媒体的用户满意度和活跃度
微信的用户满意度和活跃度最高,情感类、新闻类、通讯类社交媒体的用户活跃度和满意度也较高。
约会社交网络、视频社交/兴趣、BBS类社交媒体的用户活跃度和满意度较低。
用户对社交媒体的功能评价
社交媒体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它最公认的积极功能是帮助人们跟踪朋友和家人,跟踪热点话题,学习新知识。
女性用户觉得社交媒体有助于做出购买决定,缓解压力,增强自信。
年轻一代认为社交媒体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渠道。
老一辈用它来与朋友和家人更有效地交流。
但社交媒体对用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:包括印刷书籍的阅读减少,健康问题和缺乏隐私保护。
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趋势
1、功能与内容的融合。
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运营方式包含三类:用户创造内容(UGC)、平台功能(Function)、以及社会化商业的融合模式(Social Business:用户创造内容+平台功能支撑+意见领袖影响)。这三种运营方式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。只有将其融会贯通,才能够更好地来最大化各平台的资源。
2、对即时满足的需求。
很多平台已经提供了简便的渠道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快速销售需求。如微博或视频网站出现的电商导向链接、视频直播网站基于主播导流的电商模式和虚拟礼物打赏分成模式,问答网站和音频网站等的知识内容付费,都是快速销售的方式。现今的互联网格局,大众更乐于为娱乐买单、为知识买单。
3、泛娱乐化。
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发布,还是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方式,消费者会更乐于接受轻松幽默的呈现方式。包括XX体、自黑、搞怪、鬼畜、卖萌等风格,都是泛娱乐化的直接体现。品牌可以在不同平台与IP以多种形态“合体”,创造出消费者吸收品牌信息,与品牌互动的全新途径。
4、KOL的专业化与话语权。
如今,KOL已经演变成众多品牌的前沿销售力量。他们通过创意内容的使用,更自然地进行品牌推广,激发受众的好奇心或共鸣,最终提高品牌印象或购买意向,并将目标客户引入电子商务渠道,及时将流量转化成实际购买行动。
5、智能互动。
在现阶段,智能搜索平台已经引入了社会化媒体内容。根据不同消费者对于各类场景的偏好,相应的搜索结果也会不同。例如一位拥有5岁小孩的母亲,和一位繁忙的银行家,在搜索某个城市的酒店时,所接收的精准推送内容会有很大区别。这是根据他们在各种社会化平台上留下的足迹来进行筛选的。
品牌如何应对自媒体行业变化?
1、树立自媒体全平台战略思维
品牌方要根据品牌调性以及自媒体广告领域的布局进行全平台思考。不能只考虑微博、微信等大体量平台,而是系统的有选择性地开拓新的自媒体平台。
2、品牌与自媒体内容共建
在“内容IP化”的驱动下,品牌方要考虑和自媒体确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,做内容共建。
3、全流程数据跟踪
投放广告之前,我们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跟踪,投放广告之后,所有的数据也要跟踪,以此对投放效果、转化率等等进行一个精确化分析。
4、社会化营销闭环
完整的社会化媒体营销闭环中,考虑的不仅仅是品牌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的问题,更多的是从一开始的数据分析到最后达成销售的全过程。
结语:内容迭代风起时,希望内容创业者们从容应对市场的变革;也希望品牌主有更好的内容、吸引力的KOL、有趣的互动可以选择。双方都能及时了解社会化媒体变化背后的趋势,并巧妙地运用到日常策略中,实现双赢。
上一篇:网友炫耀微信抢微信抢红包外挂一部手机竟能抢两次
下一篇:微博微信营销互动游戏盗号案告破你的账号可能这样被人操控
评论 (0)